人文通史(写给大众的经典人文通史入门书)Handbook for the Humanities
本书作者:[美] 詹尼特·勒博·本顿 / [美] 罗伯特·笛亚尼
本书读后感· · · · · ·
《人文通史》叙述的内容涵盖从史前到21世纪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哲学、宗教、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戏剧等领域,包含近400幅高清艺术作品图片,是一本内容翔实、浅显易懂的人文艺术入门指南。
我的学习笔记
我们始终努力展现人类在历史上的主要技艺和成就。 P19
时间轴: 以时间为轴,将每个历史阶段中人文领域的主要进展和代表作品宏观呈现出来,以便于理解人类艺术和文化的历史演变。 P20
其中也包括各种工具的创造、语言的发明、写作的发展和社会组织结构的构建,这使得人类各种文化和不同文明时期的出现成为可能。 P22
因此,人文通史有益于思考,也有益于作为思考的工具。 P23
在马基雅维利之后的几个世纪,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在他最受赞誉的作品《瓦尔登湖》(Walden ,1854)中,描述了他如何在阅读古代作品和去瓦尔登湖周围散步的过程中迎来每一个清晨。 P24
考虑到这一系列情境,艺术深化了我们的理解,并丰富了我们对生活的体验。 P25
例如,建筑是中世纪晚期最具有统治性的艺术形式,但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则占据了统治地位。 P26
一些早期制作的物品被用于今天难以想象的用途,例如一个苏美尔人的雕像是以所有者的名义提供给前来庙宇中祈祷的人的,否则它就将被掳夺至他处。 P27
虽然像古老的谚语所说的那样,“一幅画抵得上千言万语”,留存至今的绘画、雕塑和建筑却并不能提供完整乃至公平的历史原貌。 P28
艺术的基本元素被用于表现艺术作品的主题。 P29
这些作品都用材料独有的曲线形状创作而成。 P30
以非常不同的建筑风格建成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形成了具有一致性的整体,这归功于各式各样的殿堂和宫室都使用了同样的形状和颜色(图6–16)。 P31
我们在说“忧愁的情绪”或“感觉忧郁”以及说某些人“有点儿忧郁”时,都用蓝色暗示了他们的忧伤。 P33
一件艺术作品的含义将按照所使用的元素共同发挥的象征性来传达,实际上更应该说是被阐明。 P34
在《文学的使用和滥用》(The Use and Abuse of Literature ,2011)一书中,玛乔丽·嘉伯(Marjorie Garber,1944—)问:“什么是文学的功用?它能使我们更快乐、更有道德和更具有表达能力吗?”在这些问题之下,潜藏着文学应该,甚至说必须要具有的某种实践性功能的假设,它应该有某种用处才是。 P44
我们可以对这些方面都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可以用自己的思考能力推测作品中角色的未来,设想文学作品替代性的发展以及结局。 P45
这两位作者还认为:“一件艺术作品的任务是揭露世界、给出意义并呈现事实。 P46
哲学思考关于思想的问题,涵盖了广泛的领域。 P47
首先,我们或许会对这些问题的内容或是问题本身感兴趣——因为它们固有的趣味性。 P48
与宗教相关联的是社会及政治信念、哲学主张、法律、习俗、仪式,以及合乎《圣经》或其他宗教教义要求的行为方式。 P49
宗教远不只是一套信仰或一套传统与仪式。 P50
人文通史使人惊讶和震惊。 P51
文化通常体现为社会化的、代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信仰、制度,以及与人类行动和思想相关的一切事物。 P54
过去人们以采集、狩猎为生,到新石器时代,人们则以放牧、农作为生。 P55
插入现实中的动物的矛头,和壁画上动物身上所插的矛头一样,支持了这种理论。 P56
这种类型的壁画以X射线命名,是因为壁画的特点是在躯体的轮廓线内,绘有骨架、内脏器官、肌肉、脂肪和其他生理特征——与在法国发现的史前岩画相比,这是另一种写实主义作品。 P57
石像是在奥地利西部被发现的,得名自发现地。 P58
文明指的是农业、技艺、建筑、法律、文学、数学和形成文明社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组合。 P61
苏美尔人用烘焙至半熟的面包皮(被称作bappir)制作啤酒。 P62
因为当地的石块很少,通灵塔是用晒干的泥砖建成的。 P63
古地亚让人在神庙中放置了他自己的雕像,这些像都是按比例缩小的,其中约有20座留存至今。 P64
镶嵌画描绘的是战争场景,以水平的布局叙述了不同的事件。 P65
纳拉姆–辛石碑的高度为1.98米,用以赞美凯旋的纳拉姆–辛国王。 P66
波斯文化对后世影响最为长久的创新,或许是他们的宗教。 P73
艺术作品对军事主题的强调反映了古代亚述人动荡不安的生活。 P74
这个范围部分地域属于今天的伊朗,但这种艺术依然被称作“波斯艺术”。 P75
那尔迈调色板(Palette of Narmer,图1–11)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的石雕,记载了古埃及统一这一历史事件。 P77
古王国倾覆后,是一个政治局势和社会局势不稳的时期。 P78
古埃及又分裂200多年,直到公元前1552年才重新统一。 P79
他的王后是娜芙蒂蒂,有一座与真人等大的写实雕塑保留了她的形象。 P81
阿肯那顿的继任者是图坦卡蒙(Tutankhamen,前1336—前1327年在位),今天人们更多地知道他“图特王”的名字。 P82
古埃及多神信仰出现的一次例外,是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阿肯那顿)造成的,他试图发展出一神教,一种对单一至上神的信仰。 P83
如此,早期的印度教就是一种单一的宗教,甚至是一神教。 P84
那时,逝者的灵魂将被称重,反映他生前是怎样对待他人、敬奉神明的。 P85
3.享受:对精神享受的追求。 P86
古埃及的数学达到极高的精准度,正是如此,这三座大金字塔才得以排列为一条直线,它们的四个角分别朝向正北、正南、正东和正西。 P87
这座巨大的葬庙包括三个曾是花园的庭院,院中有圆柱形的石柱和大厅,大厅与开凿在峭壁上的葬仪堂之间有斜坡相连。 P88
阿蒙及其妻、天堂女神穆特是康苏的父母亲。 P89
此外,神庙的墙壁上还刻着纸莎草、莲花和棕榈叶的图案。 P91
这些姿势在古王国时期奠定,跨越古埃及文明三千年,它们几乎一成不变。 P92
法老身穿一条款式简单的短裙,头戴亚麻头巾。 P93
希腊本土的居民长期生活在被入侵的威胁之下,因此他们建立了坚固的堡垒。 P115
这个具有减轻重量作用的三角形由一块相对而言较薄的石灰石板填满,石板上绘有狮子浮雕。 P116
日本艺术家喜爱创作质朴无华的作品,并喜欢利用天然材料。 P117
迈锡尼墓葬的随葬品包括面具,这种面具是将薄薄的金片在木模上压制成型,覆盖在死者面部,一道置于墓中的还有各种各样的金器。 P118
前490—前480年,在希腊——尤其是雅典,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事情。 P120
在雅典这些地区部落的基础之上,民主得以产生。 P121
他讲述的希波战争,包含宗教与政治的双重意义。 P122
宙斯是家长,是父亲,某些时候还是古希腊城邦统治者的象征,以及一个风流的丈夫。 P123
祭司所接受的神谕往往是谜一般的,需要仔细分析和诠释。 P124
毕达哥拉斯及其同道则认为,世界是由“数”的形式构成的。 P125
”苏格拉底倡导自省,也提倡质疑个人的想法和假设,无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对他人的,都是如此。 P126
他的哲学研究的核心,是对真理的追求。 P127
亚里士多德痴迷于动植物,他著作的四分之一都致力于为自然界进行分类。 P129
礼:包括规矩和礼貌。 P130
道家学说是一种使个人生活与世间万物达成安宁和谐的方式。 P131
多立克式是三者中最古老也是最简单的一种,人们最经常使用这种样式。 P132
雅典卫城是一座石山,上部是经过人工平整的山顶。 P133
来访的游客从这里出发,要走许多级台阶才能到达雅典卫城之巅。 P134
帕提侬神庙四周是柱廊(peristyle)——在这个词中,peri意为“周围的”,style意为“柱子”。 P135
但是现在,人们能很容易地发现这些做法。 P137
为了守卫自己的荣耀,追求军事胜利,荷马一方的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互相残杀。 P160
《罗摩衍那》的叙事源于此前一个世纪的印度民间传说。 P161
但是,《摩诃婆罗多》比《伊利亚特》更具有哲学意义,其包含印度灵修的一大重要源头——《薄伽梵歌》。 P162
这些庆典包括舞蹈,而舞蹈是宗教仪式的一部分。 P163
像较晚的其他剧作家一样,他的作品都是给雅典一年两度为狄俄尼索斯举办的节庆而写的。 P164
与之相反的是,古罗马的剧场都是独立无所依傍的《阿伽门农》(Agamemnon )戏剧化地描写了古希腊国王阿伽门农被王后克吕泰涅斯特拉(Clytemnestra)和她的情人谋杀的故事。 P165
这些剧作向人们提出了关于命运与责任的重要问题(《俄狄浦斯王》),还有道德、公共价值和责任之间的问题(《安提戈涅》)。 P166
后来人提到古希腊文化时,都提到其永恒的“古典”内涵和此词包含的“高品质”的意义。 P167
基本的长方形神庙结构也被后来的无数建筑模仿。 P168
古希腊人的存在使得古希腊文化对正在发展中的意大利文化产生了影响。 P172
伊特鲁里亚人建造过神庙,但只有神庙的石质基础留存至今。 P173
墓葬内部模仿了现实家庭的外观,其中的陈设包括武器、盔甲、家用器物、容器、工具,墙上还有死者的半身雕像,床上甚至还有石枕头。 P174
这条土垒的高度从30厘米以下到90多厘米不等,长度则达到405米。 P175
约前480—前470年的“豹之墓”(Tomb of the Leopards)的壁画中有一幅宴饮图,其中,宴饮者斜倚着享用美食,弹奏着长笛的乐师和舞者娱乐着宾客们。 P176
这座石棺完全由赤陶制成,以软陶烧制模型,能够很简单地制出人物圆雕来。 P177
此后,罗马共和国诞生。 P180
公元前290年前后,罗马人开始了一系列军事征服,罗马最终成为有史以来最大、最强盛的帝国。 P181
克娄巴特拉20余年的统治,将埃及从一个因久旱、饥荒和瘟疫而国力下滑、国势衰落的阶段,带入了强盛的时期,埃及成为世界上最富裕、最有吸引力的国家之一。 P182
如同罗马帝国一样,秦王朝开创了重要的建筑工程——驰道体系和运河连接了帝国的四面八方。 P183
至公元12年,奥古斯都被授予“大祭师”的称号;两年后他去世时,罗马元老院要求将他供奉为神明。 P184
古罗马的建筑师使得古希腊与伊特鲁里亚的庙宇建筑元素永恒不朽。 P185
呈180度旋转的拱形结构形成了穹顶。 P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