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科学(北大备受欢迎的科学史课主讲教授、《科学的历程》作者吴国盛重磅新作,解析东西方文化基因的差异,揭晓科学的本质,引爆科学界乃至全社会关于科学的大讨论。)
本书作者:吴国盛
本书读后感及个人笔记分享· · · · · ·
今日好书推荐精彩章节阅读· · · · · ·
学的很多特征表露无遗。最基本的是可操作性,这来源于现代的求力意志,来源于现代人把世界看作意志的对象。我的意志决定了我必定会以一种进攻的姿态,怀着斗争的意识来面对这个世界。世界是我搏斗和征服的对象。征服的方式是首先掌握自然界的刺激-应激反应规律。为了掌握这种规律,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刺激,进行试验,记录下应激反应的情况,最后归纳总结出稳定的规律。这里的步骤和计划就是所谓的方法论程序,也就是目标和手段最佳配置的方式。不同的目标要求设计不同的实验程序。实验程序相当于一套拷问程序,这个拷问程序取决于你究竞想得到什么。相当于你拷问犯人,首先要搞清楚你需要他回答哪方面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就要采用不同的拷问方案。这个拷问方案就是我们所说的实验方案。每一种实验方案都很清楚地显示自己是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还是生物实验、心理实验,得到的是不同性质的结果。
以拷问的方式对待自然,成为现代科学的一个基本态度。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里强调,现代物理学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关键是它“迫使”自然回答问题。在对待自然的时候,理性绝不能表现得“像一个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而要像一个被任命的法官,强迫证人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法国生物学家居维叶(Georges Cuvier,1769-1832)也说:“观察者倾听自然,实验者审问自然,迫使其显露出来。”
实验室作为一个自然拷打室,发现了无数的自然规律,使人类得以有效地征服和控制自然,但同时也造成了人类和自然界的紧张关系。长久待在实验室里的人容易生长出一颗“无情”的心,因为实验室内在的逻辑就是这样要求的:你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客观的立场,不能夹杂情绪和主观臆想,不能对研究对象有任何同情之心,否则,你就拷问不出自然的秘密来。
快速获取:直接购买
注:本站不存储任何书籍,PDF电子版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于24小时后自觉删除。